什么是磁鐵?

  • 990
  • A+

    磁鐵的成分是鐵、鈷、鎳等原子,其原子的內部結構比較特殊,本身就具有磁矩。磁鐵能夠產生磁場,具有吸引鐵磁性物質如鐵、鎳、鈷等金屬的特性。在我國也將磁鐵稱為吸鐵石。

將條形磁鐵的中點用細線懸掛起來,靜止的時候,它的兩端會各指向地球南方和北方,指向北方的一端稱為指北極或N極,指向南方的一端為指南極或S極。

如果將地球想像成一塊大磁鐵,則地球的地磁北極是指南極,地磁南極則是指北極。磁鐵與磁鐵之間,同名磁極相排斥、異名磁極相吸引。所以,指南針與南極相排斥,指北針與北極相排斥,而指南針與指北針則相吸引。

磁鐵并不是人類發明的,而是天然的磁鐵礦。古希臘人和中國人發現自然界中有種天然磁化的石頭,稱其為“吸鐵石”。

這種石頭可以神奇的吸起小塊的鐵片,而且在隨意擺動后總是指向同一個方向。早期的航海者就把這種磁鐵作為最早的指南針,在海上來辨別方向。最早發現及使用磁鐵的應該是中國人,戰國時代我們的先人就已經積累了許多這方面的認識,在探尋鐵礦時經常會遇到磁鐵礦,即主要成分為四氧化三鐵的磁石,這些發現很早就被記載下來了,《管子》中最早記載了這些發現:“山上有磁石者,其下有金銅!敝袊诉首先利用磁鐵制作了“指南針”,這也是中國的四大發明之一。而今天磁鐵已成為我們生活中的強力材料。在18世紀就出現了人造的磁鐵,但磁力并不強,直到20世紀20年代制造出鋁鎳鈷。隨后,20世紀50年代制造出了鐵氧體,70年代制造出稀土磁鐵。至此,磁學科技得到了飛速發展,強磁材料的應用也使得元件更加小型化。


weinxin
我的微信
關注我了解更多內容

發表評論

目前評論: